发布时间:2014-05-23 来源: 作者:admin 阅读数:1805次
陶侃(259—332)字士行,鄱阳(今鄱阳)人。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与文学家。
陶侃早年孤贫,曾捕鱼奉亲,后为县吏。庐江太守张夔荐举陶侃为孝廉,从郎中尚书。先后讨平张昌、陈敏、杜韬、苏峻叛乱。官至侍中太尉,封长沙郡公,官号都督荆、雍、益、梁、交、广、宁七州诸军事,拜大将军。陶侃戎马生涯长达41年,始终精力充沛,博闻强记,勤于政事,所有公文无不亲自批阅;接引宾客耐心及时,号称门无停客。陶侃自幼饱尝生活的艰辛,所以特别重视劳动,格外珍惜劳动成果。他认为“大禹圣者,乃惜寸阴,至于众人,当惜分阴”。“陶侃运甓”的故事流传千载。陶侃为人持重,谨慎细致,不尚浮华,公私分明。陶侃晚年,不愿插手朝政,病危时,打算回长沙,临行前将所有军械器杖和牛马舟船造册登记,加盖印记,封存于库中,钥匙由自己亲自掌握,直到交给继任者,才登船出发,一时传为佳话。陶侃雄毅明决,勤劳忠贞,惜时爱民,节物尚廉等高贵品德,千古传颂。他是有晋一代文韬武略的名臣,其孙陶渊明为著名诗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