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3年,时任中共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大街上听取来访群众的意见。
新华网北京8月27日电 河北日报8月27日刊发《同呼吸才气心相印——习近平在正定事变时代僵持群众蹊径纪实》一文,全文内容如下:
“总书记来了”,“总书记好”。当习近平总书记轻车简从来到正定县塔元庄村,村民们纷纷围了上来,高声号召着。
“老书记好!”——一声问候从人群中传来,总书记转过身来,微笑着把手伸向这位群众。
7月11日至12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我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蹊径教诲实践勾当,时代来到塔元庄村探望干部群众。
“老书记”——一个再朴实不外的词语,在总书记与内地干部群众内心却有着更深的寄义,布满着信赖和蜜意。总书记是正定人民认识、崇拜的“老书记”。30多年前,他来到这里,同亲亲们一路打拼。在正定事变时代,他先后接受县委副书记、县委书记,与正定县委“一班人”做了大量开创性事变,为正定成长经营了计谋,理清了思绪,打下了基本,也以“布衣书记”的风度同这里的干部群众成立了深挚感情。
“想起昔时每天和同道们在一路,一路聊、一路想、一路干,对乡亲们的喜怒哀乐都有直接的相识和感觉。”总书记说,“触景生情、浮想联翩,在正定的旧事像影戏一样念兹在兹。”
骑车下乡、陌头接访、圪蹴着用饭、与群众把臂而谈……总书记昔时在正定事变的一幕幕画面,此时而今同样也在内地干部群众脑海中重现。
克日,记者来到古城正定,沿着“老书记”昔时的“群众蹊径”,重上塔元庄,遍访老干部,夜宿黎民家,人们拿出一张张照片,打开一封封书信,布满感情地报告一个个“故事”……我们发明总书记心中“不通俗的3年、非统一样平常的3年”,同样是正定干部群众一向珍藏在心中的一段难忘光阴。我们分明,人们钩沉起的不只仅是一段关于旧事的影象,他们传颂的是一种费力格斗的精力,珍视的是一种水乳领悟的情绪,记取的是一种量力而行的作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