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饶文化底蕴

主页 > 饶商文化 > 上饶文化底蕴

道教文化

发布时间:2014-05-21 来源: 作者:admin 阅读数:298次

2.道教文化:上饶的道教,历史悠久,约有1800余年。始于东汉而鼎盛于唐宋。相传最早有东汉延康元年(220),吴丹真人(名白水,号白水真人)经鄱阳至余干县李梅岭结庐修炼。三国时吴黄龙、赤乌间(232—245),吴国丹阳句容道士葛玄到弋阳县城葛溪之滨炼丹治病,后在弋阳江畔(今朱坑乡境内)捣药山居住修道炼丹。西晋咸宁二年(276),王遥在鄱阳县鄱阳镇景德寺巷建造了第一座道观玄庙观,授徒传道。东晋升平年间(357—361),葛洪先后到德兴妙元观凿井炼丹传道,后到上饶县灵山、葛仙峰、怀灵山、玉山县等地结庐传道,并在灵山葛仙峰收徒传道,是灵山灵葆派祖师。东汉建武三十年(54)至元和年间(84—86)正一派教祖张天师(张道陵)与弟子王长至贵溪云锦山炼九天神丹,相传丹成而龙虎见,山因以名之,龙虎山便成了道教正一派发祥地(贵溪县古属信州府,后属上饶地区,1980年代隶属今鹰潭市。因此,可以名正言顺地说上饶是道教的发祥地)。以后,相继传入上饶、弋阳、铅山、玉山、广丰、横峰、余干、德兴、鄱阳、万年、婺源诸县,继而传遍全国。
道教最基本的信仰是“道”。此“道”由其奉为经典的《老子》而来,只是道教徒们所理解的“道”是从宗教角度去解释《老子》的“道”,说它是“造化之根,神明之本,天地之元”,并赋予它神秘的色彩,把它描绘成“灵而有性”的“神异之物”,把老子《道德经》的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衍变为“洪元、混元、太初”3个世纪,再一进步衍化为三清尊神(玉清、上清、太清,即元始天尊、灵宝天尊、道德天尊)。因此,道教就从信仰“道”演化为遵奉太上老君、元始天尊、道德天尊等三位尊神。比如三清山山名的“三清”2二字就源自于这三位尊神。
道观建设。唐宋时代,由于朝廷的尊崇,道教受到重视,得以发展,道人地位提高,受封者增多,道观的建设也增多。据唐《六典》卷记载,唐朝全国宫观共1687所。上饶共有176所,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强。
上饶著名的道观寺院有:三清山的三清宫、铅山的葛仙祠、上饶县的石人殿、德兴的妙元观、鄱阳的仙坛观等,都是千年古寺,文化积蕴丰厚。居观道士虽然不多,但民间群众进山朝拜者甚多。
道教先贤中,对上饶影响最大的,当属葛玄与葛洪祖孙二人。
葛玄(164—244)三国吴道士。字孝先,丹阳句容(今江苏)人。道教尊为葛仙翁,又称太极仙翁。各地乡村均有各种寺庙称葛仙庙。铅山葛仙山、葛仙祠,上饶茅家岭葛仙庙,都是为纪念他而命名。茅家岭葛仙庙在上世纪40年代被国民党三战区长官部改为集中营监狱,现旧址尚存。
葛洪(284—364)字稚川,自号抱朴子。他是道教理论家、医学家、炼丹术家。魏晋时江南一带,道教开始盛行,他曾随其从祖葛玄的学生郑隐学道,后又师事鲍玄。对道的追求从少年时起即开始。他潜心儒学、道学,广收民间杂书,后专攻道学。他把道学置于易经、儒、墨、法等之上。代表作有《抱朴子》、《神仙传》。他的思想是以神仙养生为内,儒术应世为外,一面把道家术语附会到金丹、神仙的教理;一面坚持儒家的名教纲常思想,主张立理必须有助于教化,同时又提倡文章与德行并重,反对贵古贱今,对化学、医学都有一定的贡献。